萨尔加多耗时8年完成一项震撼人心的摄影计划!

,从2004年至2011年前后历时8年,总共30多次徒步旅程和实地勘察才完成的摄影计划“创世纪”,245张黑白照片,带我们造访地球上尚未被现代文明所侵扰的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重新观察这个陌生又熟悉的世界。

1970年的某一天,26岁的经济学硕士萨尔加多第一次拾起相机,他透过镜头向外望去,感觉到:这个世界在镜头的框限下,瞬间有了意义。原来他不需要什么都尽收眼底,原来他只需要找到一个视点来聚焦。

“最初的拍摄纯属偶然,我太太是建筑师,年轻时我们住巴黎,她习惯带着相机到处看建筑拍建筑。我第一次透过镜头看她看的东西,就在那一刻,我知道摄影将 和我产生关联。后来我成了经济学家,但摄影的乐趣远超过经济学带给我的乐趣。于是,我放弃了经济研究的工作,以摄影为生,直到现在。”萨尔加多说。

萨尔加多1944年出生在巴西农村,在一个隔绝都会文明和现代意识的环境中长大,家里甚至没有电视机等电器,村里也没有高中,他童年到少年的生活就是浸 淫在大自然中。

因为这种得天独厚的成长氛围,他对人类的社会化演进以及与之同步发生的农村“都市化”进程,以及经济和生产对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别有洞察和感触,他不认为自己在自然与社会中挣扎,但的确觉得成长经历让他在自然摄影和纪实摄影中,获得一种人文视角。

1967年萨尔加多与新婚妻子来到圣保罗,他进入圣保罗大学得到经济学硕士学位,1969年他们搬到巴黎,萨尔加多开始攻读经济学博士。担任某国际咖啡组织经济主任的他常去非洲出差,开始拍照,用他的话说:“非洲是个不拍照不行的地方”。

自1973年转投摄影,40多年来,他游历100多个国家拍摄,作品散见全球各地的杂志与书刊。他偏好黑白摄影,只在摄影生涯早期留下稀少的彩色作品。

他作品无数,其中三项最引人注目的长期摄影计划,分别是记录大工业背景下工人阶级状况的“劳动者”(Workers)系列,展现世界各地人类迁徙活动的“迁徙”(Migrations),和2013年发布的“创世纪”(Genesis)。

“创世纪”拍摄计划时间长达八年,拍摄地点遍及非洲大陆、亚马逊流域和东南亚,镜头对准山脉、沙漠、江湖和海洋,以及长久以来未曾受到现代文明“侵扰”的 动物与民族。

萨尔加多通过照片告诉我们,地球上仍有46%的区域,因各种原因固守初衷,维持着天地初开时的样貌和纯真,那里的人类依然蹈袭传统习俗和民族 文化。“创世纪”要展现这个千疮百孔地球上残存的几许孤绝美丽,探讨这份美是否能延续至未来。

在一篇名为《变得丰饶,然后去补足地球》的文章中,萨尔加多说之所以把这个摄影计划命名为“创世纪”,是因他想回归地球开端,越靠近越好——回归让生命 诞生的空气、水分、火光;回归抵抗豢养驯化的自由野性,回归高度文明未触及的偏远部落;以及回归现存的原始群居和协作方式。

而这个旅程代表了“星球人类学”(planetary anthropology)。他希望找回“人性在自然中重新发现自身”的可能性,宣扬“发展不应等同破坏”的声音,并感召更多人投入环境保育。

32趟“创世纪”旅途中,他和拍摄团队历经极端天候,有时更得冒险犯难,最后才得以完成一系列震慑人心的作品。他的照片注重光影对比、色调变化、视觉锐 利度,也非常注重构图,即使是生态摄影,也没有歪斜随意的线条和不平稳不工整的图形。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摄影的匠心之手在他的照片中相融,因此呈现出极具震撼力的视觉效果。

“我的摄影主题都并不轻松,但也不能说是‘痛苦’。摄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正如所有人一样,我的生活中也有艰难的时刻——我的儿子患有唐氏综合征。摄影使我目睹了人的种种灰暗面,但也有让人高兴的事情。”萨尔加多说。

作为马格南(Magnum)图片社的成员,萨尔加多的摄影方式与该社前辈布列松等人有一脉相承之处,但又有自己的特点:相同之处是对决定性瞬间的追求,一旦发现这种瞬间就立刻进行迅雷不及掩耳的抓拍;不同之处是,他认为走马观花式浮光掠影拍出的照片多数都缺乏应有的深度,他宁愿走进所要拍摄的人群里生活一个时期,使所拍照片更有深度。

萨尔加多说,从事纪实摄影的记者就是记者,不是艺术工作者,尊重现实和尊重历史是从事纪实摄影的首要条件。他说他在拍摄照片时从不考虑艺术创作的问题。如果有人认为他的某些照片有艺术性,那是他们自己的事。

萨尔加多常用的相机是黑徕卡。他随身至少携带三台相机,上面分别配装28mm、35mm和60mm的定焦镜头,目的是在摄影采访时只换相机,不换镜头,避免耽误时间。

采访中的萨尔加多穿着非常一般,普通衣服也有助于他和普通百姓的交流和接触。他不背显眼的摄影包,也不手提银光闪闪的摄影箱,相机都放在三个很小的 口袋里,目的是尽量避免被摄者的注意和戒备。

萨尔加多并不排斥彩色,但他更喜欢黑白。他认为黑白照片有更强的概括力,而彩色片却容易把观众的注意力转移到五光十色的外表上,导致忽视事物的内在本质。他最喜欢用柯达Tro-X黑白胶卷,认为这种胶卷银粒细微,宽容度大,不论亮处或暗处都能产生丰富的层次,最能适应不同场合光线的变化。

萨尔加多不是一个教徒。他对受难者的同情也不是为了谴责某些阶层的人,使他们感到羞愧,更不是为了随意地抛洒怜悯。在试图沟通生活最底层的劳动者和其他所有阶层的同是时,他的照片也不隐晦地表达了对处于困顿的人们的赞美。他揭露贫困的剥削,但不屑于停留在宣扬悲惨主义的表面。因为,在那些胼手胝足的劳动者身上,他看到了巨大的忍耐力和不可蹂躏的尊严。

2014年,法国当地时间5月21日,曾经凭《德州巴黎》问鼎金棕榈奖的德国著名导演维姆·文德斯,带着他的纪录片新作《地球之盐》(The salt of the earth)亮相戛纳电影节。这部纪录片的主角便是巴西著名的纪实摄影师塞巴斯蒂昂·萨尔加多,萨尔加多的儿子、这部影片的联合导演Juliano Ribeiro Salgado也一同出席了发布会。

文德斯从上千张萨尔加多的摄影作品中挑选出决定放在纪录片中的影像,这些照片全部是黑白的。这位今年已经70岁的摄影师,也对着镜头讲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文德斯用一张张静止的黑白照片和一段段流行的影像,完成了这部深入刻画当代最伟大的摄影师之一的杰作。

这是萨尔加多的新作品,生于1944年的萨尔加多,在完成了他前两部作品《劳动者》(1993年)和《迁徒》(2000年)后,创作了这部《创世纪》,经过 8年的全球调查,200张壮观的黑白作品将集中的阐释全球性的,如野生动物、风景、海景以及有关环境和气候变化给当地居民带来的影响等问题。

从加拉帕戈斯的火山、动物物种,南极和南大西洋的企鹅、海狮、鲸鱼、鸬鹚,到巴西鳄鱼和美洲虎,到非洲的狮子、豹和大象;从亚马逊丛林深处与世隔绝的部落、苏丹农民,到西巴布亚仍生活在石器时代科罗威人,到北极圈的涅涅茨牧人和他们的驯鹿……总之,超乎你的想象边界的地方、人和自然之物。萨尔加多说这本书是 他“写给地球的情书”,他为此投入了太多的时间、精力和热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